细品人生滋味
人生如茶,沸水冲下,茶叶翻腾,浮浮沉沉。有人一口饮尽,只觉苦涩;有人细啜慢品,方得回甘。
世人常言"爽快一点",殊不知爽快背后,往往藏着粗疏。梁实秋写吃,道是"细嚼缓咽",方能尝出真味。我曾见老茶客品茗,三指拈杯,先观其色,再闻其香,后啜其味,一套功夫下来,茶已凉了大半。旁人笑他迂腐,他却道:"牛饮止渴,岂知茶道?"
"深一点"三字,说来容易。鲁迅先生读史,从字缝里看出字来;张岱赏雪,要"拏小舟,拥毳衣炉火"。这深,不是故作高深,而是沉心静气。好比掘井,浅尝辄止者只见泥浆,持之以恒者终得甘泉。明人张潮《幽梦影》有言:"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,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,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。"深浅之间,皆是阅历。
人生滋味,原不在多。袁枚《随园食单》记一老饕,每餐只食三筷:一筷品鲜,一筷尝味,一筷留香。这般吃法,看似吝啬,实则懂得"少即是多"的妙处。现代人囫囵吞枣地活,把日子过成了流水线上的罐头,开盖即食,食不知味。
细品之道,在于慢。慢不是怠惰,是让感官苏醒。汪曾祺写故乡的咸鸭蛋,"筷子头一扎下去,吱——红油就冒出来了"。这"吱"的一声,便是慢工出细活的证据。人生百味,咸甜苦辣,总要舌尖尝过,心头滤过,才算真正活过。
茶至无味方为至味,人至无心始见真心。爽快与深刻,原是一体两面。